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两年多 泉州42项“首创”掀起创新浪潮
福厦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两年多
泉州42项“首创”掀起创新浪潮
2016年6月1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福厦泉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纳入国家全面创新改革布局。转眼两年多时间,泉州市已推出42项全国、全省首创的改革创新政策举措,其中13项被列入向全省复制推广清单。爱拼敢赢的泉州人,从重点推进到全局铺开,从建章立制到成果突破,掀起了产业创新的浪潮。
高新园区
引进国家大基金实现泉州芯谷从无到有
从引进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成立安芯基金,到探索共建泉州半导体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推动国家大基金为第二大股东的三安光电落地南安,最后成功获批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泉州芯谷“教科书”般地书写了一部高新园区的成长记。日前,作为泉州市首创举措,“引进国家大基金共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被省科技厅纳入第二批可复制推广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举措清单,向全省推广。
与此同时,作为这一举措的成果,泉州芯谷核心区——南安分园区建设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为加快项目进度,南安分园区在征迁、规划、建设、招商等方面采取交叉作业方式;建立“12小时审批制”,高质高效推进各项工作;泉州芯谷还成立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园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南安市芯谷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等,为园区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投融资保障;泉州市政府专门成立南安分园区指挥部,为园区规划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在此推动之下,三安项目(含周边地块)不到4个月便完成近4000亩征地、1000多亩荒料石搬迁,迁移坟墓3000多个,目前三安高端半导体相关项目将试投产。此外,园区5万吨工业污水处理厂(首期2.5万吨)主体结构已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即将试机。园区的214亩人才房、国际商务酒店等项目均已进场施工。
研发平台
“一院一策”模式高效引进一批高校院所
不久前,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依托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建设的“电机驱动与功率电子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获批。“这是福建省相关领域的首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市科技局综合科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泉州市一些重大科研平台频传喜讯,再次验证了‘一院一策’模式的成功。”
“我们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但是科技研发一直是产业发展的软肋。引进高端平台恰恰可以有效地集聚人才、资金、技术等科研要素为我所用。而面对全国各地的激烈竞争,一份政策‘通吃天下’的常规引进办法是行不通的。”该负责人介绍,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为了更好地集聚和引进高端创新资源,泉州市创新“一院一策”模式,在人才引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规划用地、经费支持等方面按照各高校院所的不同需求,为其量身打造扶持政策。“人才方面,我们有人才‘港湾计划’用于解决人才的住房、医疗、教育等需求;资金方面,我们可以给予平台最大限度的财政资金支配权;成果转化方面,我们可以提供广泛的企业资源促进其成果落地转化……”
需求是相互的,着眼于泉州市产业发展的实际,并非所有平台都“来者不拒”。据介绍,依据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泉州市瞄准了智能制造、新材料和新一代通讯技术等领域,已引进共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泉州装备制造研究所、泉州华中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福建(泉州)哈工大工程技术研究院、泉州南京大学环保产业研究院等一批高端平台,目前这些平台都已在泉注册法人实体并开始运营,实行理事会下的院长(所长)负责制,通过专业化运营,已开展300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
创新主体
首创“瞪羚计划”培育高成长性科技企业
近年来,泉州市加快培育以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为核心的创新群体,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508家,比增三成。这其中,全省首创的“瞪羚企业”培育计划(简称“瞪羚计划”)发挥了重要作用。
“‘瞪羚’是一种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业界通常将高成长中小企业形象地称为‘瞪羚企业’。”市科技局泉州高新区创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随着“瞪羚企业”的成长对经济拉动作用显现,全国各地陆续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而泉州市早在2017年就在全省率先实施“瞪羚计划”,出台“瞪羚企业”培育工作方案,并于去年遴选出42家科技型企业为“瞪羚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
“瞪羚企业”的遴选过程备受业界关注。据介绍,“瞪羚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因此考核企业时,为力求专业性和说服力,我们是以企业规模和效益作为基本指标,在此前提下,满足研发投入、知识产权、研发平台等创新能力指标较多的企业优先入选。入库的企业除可享受最高50万元的银行贷款贴息补助外,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创新平台建设、企业研发投入补助、科技计划项目申报等方面还将享受多重扶持。”该负责人说。
值得一提的是,刚落幕不久的2018泉州经济年会,以42家“瞪羚企业”为基底进行“优中选优”,通过指标的量化考核、专家的技术评审首次评选出了“十佳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将“瞪羚计划”引向深入。□记者 王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