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瞪羚”到“岛链”,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开启突围之路
原标题:从“瞪羚”到“岛链”,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开启突围之路
TCL华星光电高世代模组项目无尘生产车间。 记者周 觅 摄
鲁网9月4日讯 当今时代,电子信息产业进入了变革突围、融合发展阶段。
破解“缺核少芯”之困,寻求突围之路,必须研究产业发展规律,把握现代化经济体系脉搏……站在历史新起点的惠州吹响了新征程号角。
刚刚闭幕的惠州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瞄准产业创新前沿,引进更多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强筋壮骨、强核补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集群。
而就在全会召开的一个多月前,TCL旗下深圳华星光电高世代模组项目在惠州顺利投产。这意味着,TCL不仅成为全球最大的模组和整机一体化智能制造企业,更重要的是,核心部件供给从此不再受制于人,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得以确保。
今天,随着TCL模组整机一体化,旭硝子第8.5代、第11代显示玻璃,信利4.5代AMOLED生产线等一批引领型大项目建设快马加鞭、开花结果,惠州作为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竞争力越来越强。
成绩有目共睹,成长的问题也不容回避。直面问题,研究问题,是突破重围的第一步。“缺核少芯”表象背后隐含的真命题是,身为“国字号”的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如何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迈向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
当世界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时候,历史又一次给予惠州机遇——超越自我,实现更强。要达成这一目标,从产业发展层面看,出路只有一条,就是自主创新,占领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
事实反复证明,产业细分时代,只有坚守自主创新,在行业细分领域专心致志深耕细作,成为独领风骚的“隐形冠军”,方能真正争创一流,开拓属于自己的“蓝海”。
培育更多“瞪羚企业”乃至“隐形冠军”增强创新活力
船小好掉头,中小企业更有希望成为细分领域的王者。
1986年,德国著名管理大师赫尔曼·西蒙通过调查发现,德国出口贸易成功的主因并非那些声名显赫的大企业,而是众多在各自细分市场默默耕耘并成为全球行业领袖的中小企业,即“隐形冠军”。
说到惠州的“隐形冠军”,一个典型代表就是把手机屏幕玻璃工艺技术做到世界领先地位的伯恩光学,其作为苹果手机屏的主要供应商,亦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屏幕玻璃供应商。伯恩光学(惠州)自2009年投产以来,产值年年递增。2016年,总产值达260亿元,实现利润7.43亿元。
“创新有风险,不创新有危险。”伯恩光学(惠州)的成功实践说明,在行业某一细分领域,小而精、小而专地持续用力做到极致,占据高端,才是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王道。
今天,业界通常将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形象地称为“瞪羚企业”。一个地区的“瞪羚企业”越多,这一地区的创新活力越强,发展速度越快。
回望惠州,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全市企业结构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征。即大型龙头企业占GDP和工业总产值比例大,同时不愿也无力进行自主研发投入的小微企业数量多,而处于这两者之间的中等规模企业还不够多,恰恰这部分企业的创新研发才是最为活跃的。
如果在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上,把惠州与毗邻的“全国创新之都”深圳作个对比,可以看出差距非常悬殊:2017年,深圳已有11230家,惠州仅仅794家。
对此,惠州市委全会明确提出,既要以战略眼光抓“大象型”“狮子型”的大项目,让大企业顶天立地,也要让“羚羊型”企业铺天盖地,让新动能的、高成长的、创新为主导的企业在惠州集聚和涌现,乃至培育出更多的瞪羚企业,从而形成支撑发展的强劲动力。
美国学者杰里米·里夫金在 《第三次工业革命》里指出,未来各大组织架构将会走向一个分散合作的模式。大公司虽然还会存在,但形态一定得转型,必须聚焦在核心模块,其他模块则要与更有效率的中小企业分享合作。
惠州市委全会闭幕第二天,《惠州市“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中小企业入库指南》正式下发,重在遴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优先扶持,通过以点带面培育出更多瞪羚企业。
“惠州抓创新抓到了关键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所长安晖说,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占领产业价值链中高端的一个关键,就是要培育更多“瞪羚企业”乃至“隐形冠军”。
站在世界级湾区高度打通“岛链”探索协同发展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城市,惠州无疑成为世界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重要一员。
如果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看作广东创新发展的“第一岛链”,那么惠州就刚好处在“第二岛链”上,对于刚刚孵化出来的成长型创新企业有着较大的吸引力。
“关键是要研究如何打通跟 ‘第一岛链’的连接点,让更多的创新资源在惠州聚起来活起来。”惠州市委全会强调。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必须清楚,打通“岛链”,目的在优势互补、互融共赢,让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加顺畅地配置创新资源,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再放眼世界,任何一个著名湾区,协同发展必是题中要义。
以旧金山湾区为例,其城市群分工定位很合理,协同效应明显。旧金山湾区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前所长肖恩·伦道夫曾表示,经过160多年,旧金山湾区已经形成了以旧金山为中心的金融和历史文化区,以奥克兰为主的工业产业基地,以及以圣何塞所在的硅谷南湾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每一个城市与湾区内其他城市都是错位发展。
事实上,在打通两个“岛链”连接点、寻求两者协同发展方面,惠州已有初步探索。
整洁明亮的无尘车间里,一块玻璃基板在全新的自动化生产线上传递,历经13道工序最终成为一个55寸液晶显示屏,整个过程大概只需15分钟。
这是华星光电高世代模组项目车间里的一幕。TCL作为国内唯一完成产业链垂直整合的彩电企业,面板在深圳生产,玻璃基板和模组整机一体化则在惠州生产,成为深惠两地产业共建、互融发展的典型。
协同发展并非梯度转移而是主动拿来,这需要足够的底气。惠州有产业基础。手机制造一年产量超过3亿部、彩电产量位居世界第三、车载导航产量占全国40%、一次锂电池全球销量第三……电子信息产业不仅支撑起惠州产业的半壁江山,也为全省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惠州土地空间资源潜力巨大。从土地面积来看,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排第2位,占整个大湾区面积的1/5,是广州、深圳、东莞面积之和。尤其是,惠州的土地开发强度仅约为9%,而深圳、东莞则已接近50%。
“惠州有良好的产业配套和足够的土地空间,是创新企业加速成长的乐园。”对如何促进协同发展,安晖指出,惠州有自己的产业特色,要根据实际条件,选择和惠州联系紧密的有条件发展的领域去进行集中发展。
可以预见,未来,通过打通跟“第一岛链”的连接点,更多的创新资源将在惠州集聚。
打造现代品质城市构筑人才磁场
人才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实践告诉我们,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近年来,惠州引进了一大批行业领军和高技能人才,特别是引进了夏佳文、王复明、丁文江、邓中翰、王成善等院士。但相对于产业创新需求,仍远远不够。
惠州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调查显示,72%的企业认为当前制造业迈向中高端最急缺的就是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同时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都面临很大困难。
安居才能乐业,活力孕育创新。市委全会提出,争取在未来十年把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打造国内知名度极大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渐显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活力之城和令人向往的现代品质城市。
未来可期,但具体如何构筑人才磁场,值得惠州认真思考和谋划。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纵观世界三大著名湾区,可以发现,宜居的环境、高品质的生活,使湾区城市产生了强大吸引力,集聚了世界各地的投资和大量的年轻移民,由此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处在旧金山湾区中的硅谷核心区——— 圣何塞与旧金山之间的费利蒙市,面积差不多只有仲恺高新区的一半,却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和工程师居住,成为全美人均科技类初创公司“最密”的城市,平均每万人专利申请量686件、专利拥有量上千件,两项数据均居全美第二位。
一大批技术人才和工程师所以选择落户这座湾区内的“小镇城市”,正是因为费利蒙不仅提供适合他们的生活方式,还保障他们在工作内外都能享受到优质的生活。
在费利蒙有从小学到高中都很好的学区,有休闲舒适的小镇般的生活,去大城市也很方便。为了留住高素质的人才,费利蒙在城市规划方面也考虑了很多,除了搭建更好的公共交通,在住房方面也给大家各种各样的选择。对于留住人才,这个城市考虑的不仅仅是让他们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更要有一个安居乐业的地方。
今年3月,在惠州开展的一次企业调研中,不少企业纷纷表示,招人才容易,留住人才才是关键。
“惠州应该在软硬环境上下功夫,打造宜居宜创城市。”一家位于仲恺的电子信息企业负责人期待,惠州能够加大人才政策的创新力度,打造更优的人才环境,让更多人才纷至沓来。
专家: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强化产业根植性
“惠州应该大力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强化产业根植性,否则难以吸引企业扎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所长安晖说,产业根植性弱不仅仅是惠州的问题,是整个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问题。
安晖表示,由于我国集成电路、软件等产业链核心环节薄弱,远远无法满足下游整机和系统发展的需求,造成产业根基不稳固,加大了产业链高端环节外移的风险,使得企业想迁走就迁走。
“如果我们的产业只是有一定的规模,没有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根植性就弱,当产业遭遇大的变化时,我们遭受的损失会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安晖说。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的新兴领域行业热点正接续涌现,人工智能、超高清视频、5G成为重要引领。安晖建议,惠州要积极把握热点领域,选择和惠州联系紧密的且有条件发展的领域,争取分得一杯羹。但是无论在这些领域怎么去创新,必须掌握核心技术,把握好产业链核心环节,强化产业根植性。(记者周 觅 白 璐张 斐 魏怡兰)
记者手记:久久为功从跟跑者转向全球价值链的领跑者
如同世上没有十全十美,今天的产业创新也没有全能冠军。电子信息产业要想在全球市场 “分得一杯羹”,惠州需要沉下心来,好好研究谋划,出台务实举措发现、培育和支持更多“瞪羚企业”在细分领域争当领跑者,改变大多企业只满足于跟跑者的现状。
惠州电子信息业已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如何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当是我们亟待破解的新时代课题。
作为世界第三大电子产业聚集地的台湾,回溯其产业价值链升级的历程可以发现,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吸收高端企业知识扩散,从而形成本土自主创新能力,这对于处在新一轮产业升级关键期的惠州来说,值得学习借鉴。
融入全球价值链到底有多重要?知名经济学家龙永图就曾鼓励惠州企业,“积极打通和全球产业链的联系,使得我们惠州的产业和惠州的企业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地发展。”
如今的惠州,是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惠州,也是“一带一路”上的惠州。从跟跑者向领跑者转变,这需要惠州企业真正能沉得下心、耐得住性子,抛开急功近利赚快钱的想法,以全球视野选好行业的某一细分领域,深耕细作、久久为功,独领产业王者之风,使惠州智造不仅是惠州智造,更成为全球智造。
从跟跑者转向领跑者,惠州电子信息产业必将由此迈向中高端的新征程。(周觅)来源: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