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瞪羚企业 金陵论道
鲁网8月29日讯 独角兽企业在奔跑中如何跨过“死亡谷”?什么样的企业最容易吸引资本市场的视线?……8月25日,南京独角兽、瞪羚企业俱乐部主题论坛暨知名投资机构对接会举行。本次活动主题为“科技创新助发展,产业互联创名城”,这也是俱乐部首次走进运满满。现场,政企资三方代表就南京市互联网企业发展,特别是独角兽和瞪羚企业的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各方分别就政策扶持、企业经营及资本助力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
现场,来自独角兽俱乐部的48家成员企业受邀出席,活动现场还特别设立了创新企业路演实战环节,华捷艾米、快轮科技、钢宝分别在现场进行了项目宣讲,并得到了投资机构的专业点评。
创业不能“舍命狂奔”
运满满是我市公布的第一批独角兽企业,公司创始人兼CEO张晖现场分享了他在创业中的感悟——千万不能“舍命狂奔”。他说,若干年前O2O、移动互联网刚兴起时,很多文章都用“舍命狂奔”,甚至“掩面狂奔”来形容创业者的速度。回头看,身边一批狂奔者“死”掉了。反问他们为什么会舍命狂奔?第一个,命不值钱。第二个,脑子不好用,掩着面往前跑。第三个,能力不强,控制不住。不管创业环境好坏、资本市场好坏,建议创业者至少要保留一点“压箱底”的钱。C轮融资进来前B轮的钱不动,D轮进来之前C轮的钱不动。如果动了“压箱底”的钱,你的心志可能会被打乱。如果创业者每天都处于资金只剩下3到6个月的寿命期当中,你怎么有心思好好干活?提醒创业者保险柜里多压一点钱,走得更从容一些,不要因为跑得太快而“死掉”。
在谈到“使命驱动”时,张晖表示,现在有使命口号的公司占90%,但真正有使命感的公司凤毛麟角。运满满创立之初就确认了“让公路物流更美好”的使命,至今仍在为之努力。这次俱乐部走进运满满,我们更希望可以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大家都能够有所收获。他认为,运满满近年来在行业内取得了一些成绩,有幸成为南京市第一批独角兽企业。当然,一路走来也遇到过一些挫折,“但痛过、反思过,才能真正成长。创业不易,相信有了政府和资本的加持,我们一定会更加笃定地奋力前行。”
南京市独角兽瞪羚企业俱乐部总召集人、五星控股集团董事长汪建国认为:“独角兽企业就是要创新创造,没有创新创造成为不了独角兽,瞪羚企业就是要向着更好的方向,实现跨越式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俱乐部的活动不仅要让大家有所收获,更重要的还是创造一些兴奋点。”
如何进入投资机构视线?
作为创业者背后的创业者,管理超过2000亿基金规模的红杉资本,覆盖经济发展的全领域,投资了42家中国独角兽企业,可以说是专业的独角兽捕手。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郭山汕现场透露了红杉资本的“投资经”,他们最看重“出类拔萃的创始人、巨大或有潜力的市场、创新的技术或商业模式”。他解释,出类拔萃的创始人必须逻辑清晰、见解独到,有非常强的使命感和价值观。市场大有两个概念,一个是本身就很大,比如运输、农村市场;还有一个是这个市场今天不大,但以后大。“此外,模式创新非常重要,我们不一定要找第一个做某个商业模式的人,但我们希望他是第一批。从历史经验上看,基本上我还没有见过成功的企业是追随某个模式,第二、第三批做出来的。”郭山汕说。
襄禾资本合伙人汤和松则透露了他的三把“标尺”:市场巨大、模式可行、团队靠谱。
他说,当初投资运满满,就是这么一一对标考察的。“我们团队四五人,走了15个省、18个城市,从淄博、灌云、昆明、南宁、南京、成都、嘉定、杭州、无锡到海口……18个城市的物流园,我们至少拜访了几百个客户。因为要想知道模式可不可行,一定要第一线的用户来验证项目的价值。”
看过大批创业者,汤和松认为创业成功的第一要素是坚持。大部分创业者成功并不是因为聪明。中国聪明人太多了。创业是性格问题,要坚持、要执着。第二个就是执行。他回忆,当初悄悄去物流园考察运满满,发现运满满的“地推团队”在现场积极跑动,效率很高,而当时部分其他企业的人坐在那,不怎么动,能够感觉到文化和执行力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三个是学习能力,尤其是动态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