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三难”,让“瞪羚企业”跳得更高
鲁网1月22日讯 瞪羚是一种善于跳跃和奔跑的羚羊,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常被形象地称为“瞪羚企业”。江苏省科技厅去年8月底出台有关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全省培育的“瞪羚企业”达到700家。
在江苏省两会上,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专职副主委兼秘书长蒯建华说:“培育一批‘瞪羚企业’,对于形成区域经济新业态、创新驱动发展十分重要。”
九三学社社员调研后认为,“瞪羚企业”在发展中遇到3个共性难题,建议有关部门重视并帮助解决。
首先是融资难题。“瞪羚企业”已跨过创业艰难期、进入高成长阶段,对资金的需求迅速加大。这类企业普遍轻资产化,融资存在困难。尽管一些银行开设专利质押服务,但价值评估难度大,也限制了融资规模。目前,江苏“瞪羚企业”在国内外各类板块上市的还不多。缺乏资金,直接导致硬件、研发投入不足,设备设施短缺,更影响进一步创新。
其次是吸纳人才难题。“瞪羚企业”对中高端人才需求旺盛,但企业自身无力拨出较多经费培养人才,且培养过程缓慢,主要从外界吸纳人才。然而,“瞪羚企业”的薪酬待遇、保障机制等,对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遇到“招才难、留才难”的尴尬。
第三是知识产权管理难题。“瞪羚企业”多数取得一些创新成果。尽管它们有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但缺乏管理知识产权的能力、经验,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滞后,知识产权战略规划更是空白。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让“瞪羚企业”充分释放创新力,跳得更高?
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建议,建立健全针对“瞪羚企业”的培育体系,在政策、资金上加大扶持力度。
推进金融创新,拓展“瞪羚企业”融资渠道。银行应完善“科技支行”的运行机制,提高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匹配度;积极建设股权众筹平台,促进民间资本与中小科技企业对接;拓宽“科技创新券”适用的创新领域,并学习上海、浙江等省市的经验,扩展使用地域,尽快实现跨省通用通兑。
创新招才政策,实施针对“瞪羚企业”的人才计划,从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为“瞪羚企业”的人才提供服务,助力“瞪羚企业”引才。完善专业技术人才“共享”机制,鼓励高校、院所的科研人员到中小科技企业兼职。
帮助“瞪羚企业”构建知识产权发展规划。知识产权主管部门及社会服务机构,为“瞪羚企业”提供专业服务,推动它们管理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并从中获益,如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贷款 。